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裝箱
一半寄到陌生的家鄉
一半留著
就像殘掉了一半的身體
常常進行了一半的生活
停頓 嘆口氣
算了 總會慢慢找回寄出的那一半的
把記憶一一裝箱
他們說 這是世代的交替
我是個向前看的新人類 新世代好像不難
但卻出乎意外的念舊
價值 思潮 情感
跟著紙箱 陳封
我哭鬧著 想緊抓著不放
是我太任性、不夠成熟、不夠理性
還是這些太冷血
仰或你們也強忍著淚水
良好的教養要你們靜靜的接受這一切
像一個國家突然宣告瓦解
出不了境 進不了關
處在一種尷尬又進退不得的窘況
哪裡是家 哪裡是歸宿 誰是親人
也許是我不願面對長大這件事
可能我的慾望太強
該要隨時間流轉的卻強要它靜止
或許我當真的把這裡看成是家
用情太深
才發現那個遊戲已經結束了
而踢起塵土飛揚的腳步離去
只有我呆坐在沙土中
期待
然後生氣
大聲咒罵 哭泣
夕陽西下
我拍拍身上的泥土 擤擤鼻涕
媽說 你該長大了
回家吧!.....................
.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海洋男孩
但是害怕寒流的歐巴桑身體,不得不穿了衛生衣後,
又誇張的加了件-衛生褲.........
想說:這麼靠近海,風應該很大吧!
為了我這虛寒曖昧一直要好不好的感冒,
除了脂肪又往外增加的擁腫,只好學著不斷的忽略它........
反正老早之前,就放棄走"美少女"路線了.........

早晨,我不自覺的睜開雙眼,

一群青壯的漁工或漁夫們好似小孩的站在大推土機前往沙攤去...












堅持要去趟市場買菜,就是想在這像家的地方,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我們自己也有缺點,別人也是包容著........
以前的我可能會,
雖然我清楚自己不美,但自戀的成分仍不減,
所以當發現長輩對自己其實是有差別待遇時,
我一時之間確實適應不良,
六年前剛剛就業時,自恃甚高,認為能力強就是一切的我,
就被這個"比較不受寵"苦了許久,
"懷才不遇"的情緒蒙蔽了我的心智,讓自己陷入無比痛苦的深淵。
吃過這種幼稚的苦頭,我們早就應該要超脫了,
要從"手心向上"向他人索求愛或更多,
改成"手心向下"想著自己可以給別人什麼?
當自己在事務所扮演著母雞帶小鴨的角色時,
我都無法避免的對誰充滿好感、對誰較不來電.....
又怎能要求他人一見我就愛呢?
"一視同仁"是個理想,但每個人追逐理想的腳步不同,
我自己都不能做的盡善盡美了,對於長輩的處理,我可以體會、理解......
以前總對於別人說我是塊尖銳的石頭、四處碰撞.....感到不以為然,
現在看見別人在重蹈自己的覆轍,心理漸能體會過去的我是這樣的執著、自我,
而我是個幸運的孩子,
遇見的人都是好人,到最後大家都願意給我時間、等我成長,
過程中無不是在容忍著我的種種缺點,
但卻仍然張開雙臂接受我成為一份子,
這種美德是我自己缺少的、該要學學的。
當這個問題開始向我襲來,
我捫心自問我可以也給別人機會嗎?忌惡如仇的天秤座個性,
是否對於幼稚又自我、無視他人感受的人也張開雙臂的包容呢?
這些種種的缺點,好似眼裡的一粒砂,刺眼又難受,
但曾經我也是別人眼裡的一粒砂,在這個節骨眼,
也許又是一個好課題,讓我也學學面對這個課題,
撐開心胸,脫離非黑即白的價值觀,回歸到繽紛多彩的世界,
好好的欣賞每種顏色散發的美好特質,
多種顏色組成多元美好的世界,
除去了"龍捲風"式的正邪兩分的價值,也許要常常看看"大愛",
"愛"可以融化敵視、可以給我們力量,
而"愛"是我們要刻意去學習的,是我們要學會從自己的保護罩走出來,
看見別人的美好、包容別人的缺點、也給別人多一點機會,
然後好好的給自己一個課題,
當我手心向下時,我可以給出什麼?
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
"誰來晚餐"之後....要說的是謝謝!
我因為吃素的關係沒有跟阿法坐在一起,
每次都跟阿法的兩個嬸嬸一起坐,他們很貼心,
左右包夾著我,對我很照顧。
記得她們上次語重心長的跟我說要我多學學會"撒嬌",
這可是對父母無往不利的利器,未來的公婆才會疼愛有加........
這要是讓我爸媽聽見了,可能會狂笑不已......-_-""
「我女兒什麼都會,就是不會撒嬌。」可以想像他們邊訕笑我邊說著。
想像一下小時候在泥土地上打滾、
從來不寫作業、一天到晚打架的死小孩
.......你叫他"撒嬌"......
唉.....真是彆扭......可能比學畫施工圖還難,
來了個"誰來晚餐".....
很感謝公視給我們這個機會,幫我們表達我們總不善表達的事,
我雖然是個死小孩,學不會乖女孩的亭亭玉立與細心貼切,
但並不因此少掉對"人"的關懷,
我們可能比較像農夫一樣.....反正就是埋頭苦幹就是了,
用"做"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情感,
用一頓飯表達對長輩的尊敬與貼心,
這讓我感覺契合與踏實,因為以實際行動對於他人的付出,
獲得者可以真實接收到........
而"撒嬌"........
感覺純粹為了提昇自身的人緣或魅力而耍的一種小手段,
最終受益者還是在"撒嬌"的人身上..........
我知道自己言過其實,同時也忽略所謂父母與孩子間的供需關係...
是我該要面對的好課題.........
不過這幾個週末都跟著阿法回田尾,和她爸媽一起去與業主會面,
也許是受拍攝"誰來晚餐"之賜,感覺的出來阿法父母對於我們更理解......
交付給我們很多的責任,細微的氣氛感受得到信任與愉快........
這些種種要感謝的,除了康貞與黑糖導演細膩的處理之外,
還有宜蘭河這個專案也不單單是我們的成果,
是累積了很多人建立的基礎,我們等於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這個成果是前人耕耘了幾十年而我們不過是"嗆斯嗆斯",
作了最easy的工作得到最大的效果,其實我們不應該也不敢居功,
只是借花獻佛罷了!
所以也要謝謝你們,曾經在這土地上這麼努力的所有人。
對於黃老師其實因為情感太深,五味雜陳很難一時說的明白,
但是能夠藉著在事務所工作而認識這麼多學長,
我們很感恩........
要同時遇見這麼多好模範的學長們,這種"濃度"之高,
大概是前世修來的好福氣吧!每位都是我們生命的導師...........
謝謝你........導師們........
我們不是什麼能人,沒有三頭六臂,
青春帶給我們無限美好的歲月,卻也彰顯著我們的稚嫩與不成熟,
在一個顆總沒想清楚的腦袋裡,總會讓自己做或說了許多愚蠢的事,
然後蠢事發酵後回饋在自己身上的就是挫折,
我們很努力的在挫折中檢討自己,然後修正.........
所以要感謝的,
是忍受著我們的幼稚與無知卻還願意真心對待我們的人,
謝謝你們願意等我們慢慢長大........
正如片中反映出來的,我們對於未來的未知充滿了恐懼,
人生許多新的課題,都會隨著結婚接踵而來,
除了"理想與現實",還有未來跟新的家庭相處的關係,
跟阿法弟弟、弟弟的女友、跟未來的公公婆婆..........
我想這需要很多的"愛與包容"吧!
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令人忐忑的"誰來晚餐"

原本公共電視是希望能夠採訪黃老師,
但黃老師基於他所扮演的工作上角色而婉拒,
不過老師希望公視可以以事務所的成員最為題材,
so公視就訪問了事務所的一些人。
在幾經來回後,他們還是不聽我和阿法的勸.....
(基本上我們不會有收視的.........)
還是拿我們做為題材...........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
1.我們是情侶,算是一個小家庭
2.我們共同在事務所這個大家庭裡生活、工作
3.我們即將因為原生家庭的關係準備要離開事務所這個大家庭
4.對於未來的生活仍然不確定與不安
5.回頭面對久待的宜蘭與事務所,好像要離開另一家
6.我們剛好是事務所裡都是外地來工作的人的縮影
7.最近黃老師正面對著老夥伴的離開.........
所以我們不是阿法與怪獸
而是曾經呆在這裡
投注青春歲月、情感
與背負家人壓力的每位學長、學姊
今天已經看見公視的網站的預告了,
不知下週一會拍出什麼?
................有點忐忑...................
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我們只是覺得這樣很快樂,沒想太多偉大的責任。
報明身分後,O'rip的朋友們,雖然有很多都初次見面,
每個卻都待我如自家人,親切、不介意的進行著工作,
親鬆自若的展現某種自信,也讓我不覺得自己是局外人需要特別照顧。
反省我們慣常用的待客法,細膩與緊張的程度似乎過了頭,
好像深怕少了啥?或多給了啥負面印象。
玉萍在順道載我到車站的短暫時間裡,
我急著想了解這個不可思議的團體,
問了好多問題,在趕火車與想要聽更多之間,
最後玉萍說了「我們只是覺得這樣很快樂,沒想太多偉大的責任。」
因為這個工作快樂,所以大家都很投入而且也很持續。
今天下午老闆忽然跟我們說了"犧牲與動人"之間的關係,
很多偉大的人之所以很動人是因為他們做了某種程度的犧牲。
因為他們的犧牲所以產生了偉大的宗教,比如:基督教、佛教、、、
這整個下午我快要被這個"犧牲與偉大和動人"給壓的喘不過氣,
心想那我們選擇離開去為五斗米折腰又算啥?
對於未來雖然不是真的喜歡,但其實並不排斥,
畢竟沒經歷過或沒努力過都不足以論斷它是完全負面的,
然後再想想"犧牲"的問題?
難道要跟我們與生被父母賦予的責任抵抗才算犧牲?
這之中不單單是金錢與生活的問題,
還有好多好多都是老闆從未"犧牲"過的事。
再想想"偉大"的事?
我們投入在過去六年以來的工作,
除了外在忍不完的壓力外,其實我們喜歡這個工作,
不是因為過程中覺得自己因為犧牲了啥就偉大的不得了,
而是在付出與給予的過程中,心中的富足所自發出來的快樂,
所以也很簡單,因為我們覺得這樣很快樂,所以我們很投入,
"付出無所求"的情操看似偉大,其實並不無所求,
而是內心回饋了我們快樂。
這樣簡單而人性的追求也不是想要感動什麼人?
所以"動不動人"?似乎不是我們追求的最終目標啊!
因為從頭到尾我們都沒有想要成為啥偉大的"大師".......
亦或成為某種好像檯面上的人,
雖然我們沒頭沒腦的成了拍攝的引子,
但我們最擔心的就是沒頭沒腦的其他事情會接踵而來,
今天929的「渺小」一直在心中響著,
「這個冬天依然不下雪
這個夏天依然令人疲倦
這個世界不會因為我們而改變
沒有你的的日子很難過
微笑一下也許比較舒服
我們只是小人物 沒什麼特殊
未來對我們太遙遠 宇宙太大看不到邊界
生命太小太脆弱 太無法掌握
可是阿媽曾經這麼說
即使每個人都不好過也要努力認真生活
生命不就是這樣子而已嗎
不管你是笑著
或者忍不住你也哭了
不管你現在活著 或者你也想離開了」
我不知道我動不動人,也不想讓這個問題一直煩我,
只是覺得該做什麼事覺得要做了,
就去投入,在投入過程中用最快樂的方式進行,
然後在每分每秒覺得"贊"所以就是"贊",
當然包括克服問題與困難............
這裡面最好不要多談"犧牲"與"求不求回報",
因為我們都不是偉人,沒真的有那麼偉大的情操.........
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電影:伊麗莎白小鎮

先前從未聽說這部電影,但卻是大咖演的,步調和跳痛的鋪排很吸引人,就坐下來看了!
一時間還不知怎麼說感想,不過到後面男主角父親的告別式和男主角循著女主角給他的地圖,
旅行,
讓人很有感觸。
大家有點敵視的母親角色,在告別式上的表演........看了心裡不由得酸酸的,這才讓大伙體會男主角的父親是跟著愛離家鄉的。
我們不也當如此嗎?
因為有愛陪伴,到天涯海角都可以是家..........
愛是可以給予我們許多勇氣,能讓我們去面對從未面對過的恐懼.........
不管是離鄉背景也好,或是面對失敗也好........
因為愛這個伙伴讓我們不覺孤獨.......
男主角的父親死後給他的禮物也好、女主角分享給他的地圖也好........
這個電影就跟他的名子一般的清清淡淡的,
卻讓週末的午後多了許多回味........
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
種樹的男人
自己曾經幻想可以從家裡(福興老家)一路切直線去到鹿港
(主要因為我是個懶小孩),
但在日頭炎炎的情況下,最好有樹林可以遮蔭,
所以就想像這切過去的一條直線是一片樹林,直達鹿港。
長大後,心想,像福興這種說出去沒人知的地名,
大概地也不會太貴吧!
哪天我發了財就劃一條直線把他買下來,種一片樹林。
如果這種豪語又被我媽聽見,他一定又會酸我是"臭彈囝仔",
因為我曾經跟他說以後我月入50萬就每月給他10萬生活費......-_-"""
雖然老是讓爸媽擔心失望,
但自己還滿慶幸我年屆30還有作這種白日夢的本能。
看了種樹的男人這部紀錄片,是林育賢導演拍的紀錄片,
發現原來真的有人會去做而不像我 光想,
他正在實踐的每件事都是我曾幻想過要去做的事,
但我沒有他的勇氣..........所以總還在迷失著。
我從事建築這個行業,顧名思義是蓋房子,
其實我還滿喜歡的,因為感覺自己好像爸爸,
爸爸是水泥工,用他的雙手蓋房子把我們養大,
感覺自己跟老爸有件事相繫相連。
但爸爸也是個農夫,所以我小時候跟老媽說我要嫁給農夫,
媽又酸我別傻了,很苦的.......(我想媽是不希望我吃他吃過的苦頭),
畢業6、7年了,下了決心未來到阿樺家幫忙,
或是把阿樺家的事業當成未來自己的事業------種樹
記得高三時參加推薦甄試,進入第二階段面試,
建築系的老師們,看著我裝訂成一本A4的獎狀,
除了國中的畫畫比賽之外,高中竟是中區生物科展佳作,
但我卻選讀第二類組(沒有生物科)?
我說因為生物是我的興趣、建築是我的志向
(當時我根本不了解建築是啥?只是唬爛),
但對植物的興趣是從小就養成的("漢聲小百科"是啟蒙),
記得小時候放學我會在村子裡採集樹葉,然後押在電話簿裡
(因為最厚的書又沒用處的就電話簿了),
等乾襙的差不多,我就會黏貼在撕下的作業簿紙上(我很少寫作業的),
然後裝進相簿裡,隨時可以翻開來看。
我的課餘時間大多在做這種跟作業完全不相干的事,但小小年紀的我還滿投入的。
建築系讀了5年,畢業工作6年,投身在"建築"這個領域也十幾年了,
想著,真有這麼多房子要蓋嗎?人口不是在萎縮?採這多砂石對環境好嗎?
再想著,為啥我感覺自己對生物或植物這股興趣好像在"建築訓練"下消失了,
然後想著,如果真要跟阿樺結婚而從事種樹這個行業我還喜不喜歡?
昨天還是前天,還跟學長說
「蓋房子和汽車工業一樣,是上個世紀的職業或產業,
我們該想想為了這個世紀作為開始要做些啥?」
呵呵!一個好的問號,在人生30時...........................
「其實
夢想是可以即知即行的。
把樹種下去,我覺得是最划算的。
因為你把樹種下去,
不管你在上班或在睡覺,
它都在成長,
它不會依賴你,
它就一直長...。
所以不管什麼時候,
把樹先種下去就對了!」
盧銘世開心的說著。
最令人感動的就是雲林古坑的阿公了,
拿七甲的地,想要回饋土地的養育之恩,
所以想種樹,同時可以服務人們,可以來散步、賞鳥,
"樹、土地"的課題還好長好長..........讓我思索著,
以一個女兒的角色盤算著老爸那不到五分的地
(基本上沒我的份...呵呵!),
休耕多年,領的錢都貼給貸款的利息(媽媽幫我們付學費的貸款),
老爸勞保的錢領出來付了一大半的貸款本金,
想說這五分地不知可否拿來種樹,
這地就在從我家劃一條直線到鹿港之間..........
但耕田這是農夫的天性,而"糧荒"也是個大問題,
我有點慶幸,"溫老先生有塊地阿!ㄧㄚㄧㄚ呦!",
SO我們大概也餓不死(還白白胖胖的呢),
而且如果都種樹,那老爸身懷的"耕田"絕技不就無處發揮了嗎?
又以女兒的角色我又盤算著,
不然一半種樹一半耕田好了(雖然白白胖胖但還是擔心肚子的問題)。
這次去日本旅行,所幸我們有到郊區的行程,
讓我看見日本鄉下的地景,除了耕田,還有許多的樹林,
激發了我一些種樹與耕田和劃一條直線的想像,
記錄下來!
想說等哪天我發了財!也許用的上!
2008年7月6日 星期日
高塔上的公主與小男人
是個全方位型的女孩,
她驍勇善戰也擅長農耕又才兼文武,
樣樣優於同國的男人,
但就是一股孤傲的脾氣、睥睨一切,
讓男人們聞之卻步,
在雄性主義思想的大環境下,
她的優點被視為缺點、總是被指指點點,
但公主對自己的信心從未因此受到動搖,
她清楚知道自己是誰,也知道她要的是什麼,
活得非常灑脫、豁達。
直到有一天,
有個男孩出現在她身邊,
凝視著她、默默的伴在她身邊、激賞著女孩揮汗奮戰的美,
時日漸漸久了,女孩也注意到了這個小男人,
也感受到了小男人為他默默付出的愛,
女孩決定開啟心房接受這小男人,
他們的結合成了一段佳話(因為真的沒有其他男人有這勇氣)。
小男人非常珍惜善戰的公主,
惜愛她的才氣、包容她的孤傲、也容忍她對自己過多的要求,
這一切公主通通知道,但她心中那把尺始終都在,
所以她花了大量的力氣和時間不斷的要求及訓練身邊這小男人,
希望小男人能擁有和自己一樣優秀的能力,
雖然這是一場辛苦的拔河,
但這小男人的確也漸漸功力大增,成了國裡重要的戰士,
小男人對於女孩的愛沒有因為任何掙扎而改變,
他疼愛女孩,為了不讓女孩在外辛辛苦苦,
他總是一馬當先幫女孩處理很多事,要讓她能夠輕鬆一點,
凡是處處幫女孩事先想好、做好,
這樣的溺愛,公主也真的被寵壞了,
因此女孩在大環境裡更無法和大家相處,讓人倍覺她格格不入,
女孩不自覺的沒有好好學習與人相處的智慧,
反而更加孤獨更加孤僻,
小男人為了保護心愛的女人,下定決心要好好奮鬥,
辛苦賺錢買了一座高塔,想要讓公主遠離塵囂,準備好好迎娶她,
好好安置她。
對於小男人的努力,女孩看在眼裡,感心在心理,
雖然對於美麗的高塔有很多疑慮,
但她為了不辜負小男人的辛苦及好意也就將就的接受了,
小男人以為女孩喜歡他的付出,更是把高塔裝點的富麗堂皇,
想要把女孩藏在高塔裡安安全全的受到他完善的保護,
漸漸的公主真的遠離塵囂不食人間煙火。
她為了體諒小男人為自己所做的一切,
放棄了一身的好本領及自己喜愛的所有活動,
乖乖在家當個賢妻良母,幫小男人打理好所有家務,
讓小男人在外的工作可以無後顧之憂,
同時女孩卻也漸漸流失了他自己的理想及與生具備的能力,
她的光采不再、笑容漸漸消失,
小男人對她的愛成了一種殺傷力,扼殺了她原本發光發熱的美麗。
一天醒來,女孩從高塔的窗口向外望出,
遙望著她喜愛的國土,回想著自己在國土上奮力奔驣地快感,
她的心中漸漸的出現了很多的疑慮,
問自己為何會在這美麗的高塔上......卻如此哀傷......
問自己擁有了愛以及所有的物質享受......卻不快樂......
她身體裡翻驣的細胞要她再出去闖一闖,
但顧及小男人的疑慮讓她出現了兩難,
以及她必須重新面對的大環境可能會受的傷害.....
是高塔成了箍禁她的牢籠......或是愛......
也許是她自己..........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 若有雷同一定是巧合)
Q:塔上的公主該如何是好?
Q:小男人是女強人殺手?
Q:對公主而言,她是幸福或是不幸福?
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車窗播放的日本行
第一次到日本旅行
第一次有導遊帶領的旅行
第一次有建築老師導覽的旅行
第一次搭著遊覽車 旅行
感覺上是到國外旅行最高級的一次
但卻少了走到腿斷掉的筋疲力盡
也少了漫無目標閒晃探索未知
不過這堂現代建築與後現代建築的"小說"之旅
確實補充了許多以前在學校打瞌睡少掉的知識
(sorry 大王老師,一樣是你的課)
車上一幕幕日本的景觀飛過
本來就不打算思考的腦袋
也飛過了一些想法
日本的鄉間有點點像台灣
總會出現彎腰耕作的農人
因為緯度的關係這個季節準備或剛插秧
(台灣大概快要收割了吧!)
翻動過的土很黑(在台灣比較少見)
感覺似乎有有機的樣子(就是很肥),
經過較集中的區域還看見了一家汽車公司農機的賣場及維修區
(只專做農機部份,不是附屬於某黑手店)
感覺系統很專業,很清楚
得到一個小結論,
他們的農民被很有尊嚴的對待。
突然讓人聯想了,他們這樣好好的使用土地的方式,
似乎很有心又很愛護。
是不是島國的人們清楚知道他們的土地不多,
所以他們也相對珍惜自己的每一分土地。
讓我連著從大陸接著到日本感受到很大的對比,
大陸很大,河流也很大從這一省流到那一省,
所有的汙染靠著土地的廣大在稀釋,
讓當地的人沒有意識的繼續把垃圾丟入河川,廢氣排到空氣中,
回想我們自己呢?
我們曾經幻想自己是泱泱大國(地理課本敎的),
是不是在那個年代沒人意識到我們不過是一群島民,
所以很早之前就常常忘了要永續的利用自己的土地。
那現在呢?
我們知道我們擁有的不多.....
卻從沒有把除了"賺錢"(所謂拼經濟)以外的事情,
看成主流好好處理.........
又突然一個念頭閃過腦袋
如果當初台灣沒有光復,一直被日本統治,
那現在的台灣會是如何?
和日本一樣乾乾淨淨嗎?每件每樣事情都嚴謹認真的處理?
街道少有垃圾、工程設計的每一條線都對齊.......
但為何旅行的第四天我就開始想家,
想念我的臭被被,我的髒旺來........
而對於這一絲不苟的景象搞的有點反胃
人家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學長說還是喜歡當自己的台灣人,因為我們有很好的精神性....
沒有居酒屋這種把酒言歡不敢回家的文化,
就怕被認為不認真工作,
說起來我們似乎有種自由度,
重點是要對得起自己,想清楚自己是什麼、要什麼?
就去做,
是因為被殖民的過程慢慢的找回自我吧!
呵呵呵!有點胡言亂語了!
本來就不打算思考的!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新聞轉載】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新的城市哲學悄悄在歐洲一些小城裡誕生,這套哲學叫做「慢」。
繼多年在義大利發起的慢食文化(slow food)後,慢城運動(citta slow)也逐漸興起。
慢城運動是慢食主義的發揚光大,發源地仍然在義大利,
目前當地已有四十二個城市宣稱是慢城,而全歐洲境內,
包括波蘭、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德國、法國、英國、瑞士
已有數十幾個城市加入,甚至在遠東的日本及韓國也有慢城,
德國境內則有六個慢城。歐洲的慢城多半是中古世紀的小城,人口只有幾萬人之譜。
沒連鎖店 沒霓虹燈
要成為慢城並不容易,首先城內不能停車,沒有交通,只有行人徒步區,
再者,城內不能賣速食,包括麥當勞、星巴克等連鎖店和超市都應禁止,
再者城內也沒有霓虹燈,且周四和周日店面都不營業。
這一切都是為了回歸歐洲中古世紀的生活速度,同時卻保留現代文明的特色。
反汙染、反噪音、反量化之餘,支持都市綠化,支持風力發電,
支持小型農作有機經營,及保留地方特色,譬如在義大利長期以來漫長的午睡傳統,
又譬如支持以山城傳統蜜蜂色灰色料粉刷房屋,在慢城的學校午餐供應的都是當地有機食物。
有條件地反全球化
說穿了,這套慢慢來或慢慢吃的哲學其實是反全球化運動的延伸。
但並非所有全球化或現代用品或策略都該被揚棄,
著名慢城奧維亞托(Orvieto)市長齊米奇 便說,慢城不反對使用網路,
也不反對以網路做為行銷通路,齊米奇說,
慢城主義者將改造現在的觀光產業和農業甚至一般商店經營方式。
車不入城 人潮反多
齊米奇是慢食主義發起人之一,他一本慢的哲理,排斥速食和連鎖店,
在奧維亞托,店鋪開始賣傳統地方特色的東西,如有機香腸、手工巧克力,
甚至一些獨立少量製的起司,令商家驚訝的是,生意愈來愈好,觀光客購買量大增。
起初,齊米奇市長主張車子不淮開入城裡時,許多店鋪都很緊張,
因為一般認定,交通流量意味著購買力,沒想到整個城市成為行人徒步區後,
觀光客不降反增。布拉(Bra)也是一個慢城,
該城副市長布娜西碧兒對慢城主義充滿信心,她認為,
「這是歐洲傳統文化的傳承」,畢竟慢城慢的有理,發源地在羅馬帝國中心的義大利也有原因,除了適合慢城的城市多半是中古世紀的小城,那些城市至今保有地方特色,也容易吸引觀光客。而慢字在英文中充滿負面意義,義大利文卻積極得多。慢城和一般定義下的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的境界就十分接近。
這也是為什麼齊米奇市長不但在撰寫一本叫慢的手冊,他還準備在他的慢城學校準備一套教材,教材內容是:品味。齊米奇強調,現在的學童連雞胸肉從哪來的?桃子樹長成什麼樣子?
都沒有概念,他認為,品味是可以教導和訓練的,而慢城主義其實是一種品味主義。
沒有品味便沒有生活質感。慢城主義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一種訴求。
「請慢用」有此精神
在慢城的哲學裡,只有慢工才能出細活,只有慢條斯理地吃,才能吃出品味,甚至活出品味。
齊米奇等人為了慢城運動,每年在托斯坎尼山區召開慢城大會。他說,
「我們的思維在亞洲很容易被接受。」可不是,不祗日本人,
中文讀者常說的客套話「請慢用」,其實便具有慢食或慢活的精神。
齊米奇說,慢城運動的logo是蝸牛,「這點在日本沒人有意見,在韓國則有人反對。」
在台灣恐怕也會有人反對,可能會被誤認為前幾年新興族群無殼蝸牛族,
這兩者的訴求和屬性畢竟相去太遠了。
【2007/10/03 聯合報】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誤闖吳晟合院
但阿法的媽希望我們去看看一個業主,
因為是母親節,
想 那就多留點時間讓阿法陪媽媽吧!
算是讓阿法這粗心的兒子給老媽的禮物吧!
在彰化的鄉間,車子駛著,
是我和阿法再熟悉不過的家鄉了。
我們抵達一個小型的合院,是相當儉樸的那一種,
但令人驚訝的是,主人家的兒子是64年次的年輕人,
帶著他的小兒子也出現在合院,我原以為是假日回老家玩耍,
但事實是,他們一家三代都住在這,
而三合院也被整理成符合他們較"現代"的生活,
所有一切原則- 簡單
回程跟老姊確認這位寫"甜蜜的負荷"的業主是何許人物,
老姊譏諷我"有眼不識泰山"
竟不知眼前是台灣文學的super star
更別論孝萱跟我說他兒子女兒的豐功偉業了!
還記得吳阿伯跟我們說及他兒女時的輕描淡寫,
可以見得如同他們合院一般的謙虛低調了!
路上聽著他送我們的CD,
他兒子吳志寧唱吳晟寫的詩,
"全心全意愛你"心中一股悶悶的淚快要潰堤了,
突然之間,感受到了!原來同為彰化人,
同樣在資源不足的條件下,
有這樣一家子用這些方式愛著土地,
我有種莫名的驕傲,卻也有某種莫名的自卑,
自視充滿熱情的我們,自以為做了了不起的事,
原來同年紀的他們,更是奮不顧身的實踐著。
這個母親節,
阿法沒有送啥特別的禮物給媽媽
(就是很通俗的買個蛋糕)
但他媽媽卻無意間送了我們個大禮,
讓我們認識了這個人,以及他的孩子們,
讓我們知道了
離開宜蘭還有是很多人在為土地努力著。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追 清明 做農夫
清明節的凌晨4點,大家提早出發準備回中部
我們自認為自己起得早,一定可以再6點回到中部
沒想到從台北以南,一路塞...........*~*
直至10點才回到彰化,
已經趕不及爺爺的掃墓了(爺爺!對不起了!),
只好等下午拜阿祖的靈骨塔。
有映像以來
我幾乎沒有錯過每一次的清明祭祖
但心裡有點擔心"女兒"這個問題
就像下午去塔那邊拜阿祖,
我弟還問我說「只有你一個女生ㄟ,你要去嗎?」
當然要去ㄚ
我雖然是女生
但我也愛祖先們ㄚ
所以每年重要的問候,我都不想缺席
但這也認我意識到,堂姊們都嫁出去了
所以慢慢的家族裡會來掃墓的"女兒"們
也所剩無幾
人家說"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
但是時代已經不同了,
女孩子也超愛家鄉、超愛家族、超愛爺爺、超愛祖公祖嬤ㄚ
這一系下來就是我自己的生命歷史ㄚ
why 要因為"出嫁"就全部切斷呢?
我如果真的嫁出去
我希望我是"甩不出去的鼻涕"-很黏
呵!呵!呵!
這次回去也幫老爸灑田青子
準備辦休耕
感覺好像我也是農夫
呵!呵!呵!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激情過後
而與李叔叔對案子的意見紛歧與他鴨霸的態度,
令人沮喪,也對未來的婚姻更多了很多不安.......
盯著電腦,我知道還有很多事等著我做,
但是
為了什麼?為了服務一個態度惡質的老闆?為了我用心做的"免費"設計?
突然覺得做這一切、忍這一切........很不值.........
眼前的電腦一片模糊
-------我想做些有意義的事.......
拿了一張黑色垃圾袋,騎著車、買了三個麵包、去帶我兒子..........
我兩往雷公埤出發,
坐在湖畔,靜靜的吃我的麵包,
想鬆一口氣..........
這湖畔安靜的風光,還有伴著我的旺來,我們享受著片刻的寧靜.......
以前來這因為沒人管理,
覺得大家來享用他的美卻又不愛惜他,
所以用身體去力行,
同時也用自己的時間和力氣
想要讓自己證明,

湖畔來了一群人,
他們帶來的兩個小孩,很可愛
我請他們吃我帶的麵包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那誰來為我家鄉?
接著還要去大陸流浪,
常常一覺醒來,分不清自己置身何處,陣陣恐慌浮上心,
流浪越久,對家鄉的思念越發清楚。
大五的時候回顧我的學習和對未來的期望,
決定了以自己長大的村子作為畢業設計,
設定自己是村長為我們番社村作鄉村規劃,
還讓我爸去跟現任村長嗆聲說我也要競選(基本上他們是從小的麻吉玩伴)。
但是來宜蘭工作了6年,選擇宜蘭也是因為覺得他像彰化,但更好,
取經一取就6年,但6年後我檢視自己的熱情,
大概被所謂的政治、利益、派系、策略論、陰謀論,嚇的縮成一把小小的打火機之火,
更別說自己有"才條"去當一個買票就能贏的村長了(基本上可以理解村民們的民主素養-_-)。
今天無意見看了"我記憶中的謝長廷(三)"
-"是阿,我只是個市民,只是個大學生,我的力量很小,但是我有一個很棒的市長。"
看了讓我狂哭狂掉淚,不是因為感動作者的文章如何如何?
而是心酸,
我也很愛自己的家鄉,拿他當建築系最重要的"畢業設計",
花了6年離鄉背景想要學些什麼、回去貢獻些什麼?
我的力量也真的很小,卻也對自己的家鄉幫助不了什麼?
而現在還得為了長輩的希望,放下往夢想邁進的腳步,踏向一個未知的地,
---持續流浪,
不知何年?何月?何時?才能為自己的家鄉作些什麼?
為說了沒人知道的福興鄉做些什麼?
為了曾祖父、祖父還有父親曾屈膝耕耘的土地奉獻一絲力氣,
今天是選舉的前一天,看了篇讓人更理解候選人的文章,
天氣很舒服,宜蘭的厝鳥還在窗外咭喳咭喳叫,
但我的心卻因為想起家鄉而幽幽的哀傷.......。。~_~。。
2008年2月14日 星期四
對環境對建築或是對人的責任?
常常覺得我和他是兩個世界的人
因為一直無法理解他已經這麼有錢了
還要這樣拼命的賺錢
而我卻一直想著是責任的問題
是因為自以為應該要奉獻心力為環境為社會的責任
所以也有些自命清高的以為自己不為銅臭而活
卻又為了現實不得不
"為得生活每日得來洗身軀"
所以暫時離開一直引以為傲的工作
投入真實的人生階段,去完成父母的期望
這個過年
李叔叔多喝了點酒
操著台灣國語,突然變的相當親切的
跟我說話,
感覺酒後的他,言語之中,我才看見一個爸爸
不是平常的大老闆
他說要跟我談談他計畫的三個階段
第一:他希望我或阿法要考個建築師
第一階段:要好好整段公司和咖啡廳
第二:他可能想要進行開發之類的..........
又回到第一階段,@#XO~#&-_-""................
李叔叔,你在重覆了..........
雖然言談的內容還是老闆話題
但言語之中
卻讓人看見一個慈父,願意跟未來的媳婦聊他的夢想
這時雖然他要我考建築師有點壓力
但這時卻覺得我很幸福。
這次他跟我說-責任
他努力賺錢為的是
為人父親的責任
-為下一代的生活而打拼
當一個老闆的責任
-為靠這個公司而活的所有員工的生活與人生
對他而言公司的營利不單單是他個人的營利
而也是員工的營利
所以幫助員工成長以增加盈利
是老闆重要的雙贏政策
聽到這我才能稍微理解李叔叔
想著
我所遇見的這兩個老闆
對我來說都不單單是老闆的角色
所追求的理想天壤地別
一個是好老師卻不是好老闆(通常都只考慮自己的時候多)
一個是好老闆卻不懂當個優質的爸爸(常忘了要體諒及遵重兒子的想法)
不過我大概都體諒他們的立場
也不應該老是要用完美的標準去要求
或許看看他們的優點
再回來反省自己
2008年1月29日 星期二
男人生命中的兩個女人
其實令人生懼
婚姻制度是為男人設計的
完全剝奪女性的選擇權
(尤其是當自己及對方的父母都很傳統時)
一個女人的力量抵不過這個社會的巨輪
面對一個母親心中的兒子
即將有個重要的女人要進入他的生命中
所有的母親亦是恐懼
害怕自己在兒子心中的地位遭受動搖
(基本上就是比較聽另一半的話)
這像是一種拉扯
自己看見媽媽面對孩子們
個個開始有另一半
他開心自己的孩子將會有人照顧
卻又若有所失的惆悵,感覺孩子好像一個個的要離開他
所以產生了開心又傷心的矛盾情緒
我能體會母親心中的失落
但是在面對自己及另一半的未來時
常常還是會為自己希望的未來而前進
即便這不全是他父母所期望的路
即便可以理解他父母所提供的道路
的確是一條簡單而光明(錢財光明)的道路
但是每個不同的人,心中總有個夢-不同於他人的夢,
也許是希望以差異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
用跌倒證明我們可以不斷站起來,
也許只是血液裡的叛逆因子在作怪。
所以在堅持與妥協中,我們也盲目晃著,但我們希望每個人都開心、快樂,
所以要自己別像個孩子耍任性。
做他們忘了對阿法做的事
到他父母的世界,了解他們的生活模式、思考方式、、、,
試著從理解與體會去感官他們的感官,
但你知道的,心理的那個孩子始終是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