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新聞轉載】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慢食後…「慢城」正興起 ‧陳玉慧 2007/10/03
新的城市哲學悄悄在歐洲一些小城裡誕生,這套哲學叫做「慢」。
繼多年在義大利發起的慢食文化(slow food)後,慢城運動(citta slow)也逐漸興起。
慢城運動是慢食主義的發揚光大,發源地仍然在義大利,
目前當地已有四十二個城市宣稱是慢城,而全歐洲境內,
包括波蘭、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德國、法國、英國、瑞士
已有數十幾個城市加入,甚至在遠東的日本及韓國也有慢城,
德國境內則有六個慢城。歐洲的慢城多半是中古世紀的小城,人口只有幾萬人之譜。
沒連鎖店 沒霓虹燈
要成為慢城並不容易,首先城內不能停車,沒有交通,只有行人徒步區,
再者,城內不能賣速食,包括麥當勞、星巴克等連鎖店和超市都應禁止,
再者城內也沒有霓虹燈,且周四和周日店面都不營業。
這一切都是為了回歸歐洲中古世紀的生活速度,同時卻保留現代文明的特色。
反汙染、反噪音、反量化之餘,支持都市綠化,支持風力發電,
支持小型農作有機經營,及保留地方特色,譬如在義大利長期以來漫長的午睡傳統,
又譬如支持以山城傳統蜜蜂色灰色料粉刷房屋,在慢城的學校午餐供應的都是當地有機食物。
有條件地反全球化
說穿了,這套慢慢來或慢慢吃的哲學其實是反全球化運動的延伸。
但並非所有全球化或現代用品或策略都該被揚棄,
著名慢城奧維亞托(Orvieto)市長齊米奇 便說,慢城不反對使用網路,
也不反對以網路做為行銷通路,齊米奇說,
慢城主義者將改造現在的觀光產業和農業甚至一般商店經營方式。
車不入城 人潮反多
齊米奇是慢食主義發起人之一,他一本慢的哲理,排斥速食和連鎖店,
在奧維亞托,店鋪開始賣傳統地方特色的東西,如有機香腸、手工巧克力,
甚至一些獨立少量製的起司,令商家驚訝的是,生意愈來愈好,觀光客購買量大增。
起初,齊米奇市長主張車子不淮開入城裡時,許多店鋪都很緊張,
因為一般認定,交通流量意味著購買力,沒想到整個城市成為行人徒步區後,
觀光客不降反增。布拉(Bra)也是一個慢城,
該城副市長布娜西碧兒對慢城主義充滿信心,她認為,
「這是歐洲傳統文化的傳承」,畢竟慢城慢的有理,發源地在羅馬帝國中心的義大利也有原因,除了適合慢城的城市多半是中古世紀的小城,那些城市至今保有地方特色,也容易吸引觀光客。而慢字在英文中充滿負面意義,義大利文卻積極得多。慢城和一般定義下的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的境界就十分接近。
這也是為什麼齊米奇市長不但在撰寫一本叫慢的手冊,他還準備在他的慢城學校準備一套教材,教材內容是:品味。齊米奇強調,現在的學童連雞胸肉從哪來的?桃子樹長成什麼樣子?
都沒有概念,他認為,品味是可以教導和訓練的,而慢城主義其實是一種品味主義。
沒有品味便沒有生活質感。慢城主義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一種訴求。
「請慢用」有此精神
在慢城的哲學裡,只有慢工才能出細活,只有慢條斯理地吃,才能吃出品味,甚至活出品味。
齊米奇等人為了慢城運動,每年在托斯坎尼山區召開慢城大會。他說,
「我們的思維在亞洲很容易被接受。」可不是,不祗日本人,
中文讀者常說的客套話「請慢用」,其實便具有慢食或慢活的精神。
齊米奇說,慢城運動的logo是蝸牛,「這點在日本沒人有意見,在韓國則有人反對。」
在台灣恐怕也會有人反對,可能會被誤認為前幾年新興族群無殼蝸牛族,
這兩者的訴求和屬性畢竟相去太遠了。
【2007/10/03 聯合報】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誤闖吳晟合院

原本預計要提早回宜蘭,
但阿法的媽希望我們去看看一個業主,
因為是母親節,
想 那就多留點時間讓阿法陪媽媽吧!
算是讓阿法這粗心的兒子給老媽的禮物吧!

在彰化的鄉間,車子駛著,
是我和阿法再熟悉不過的家鄉了。

我們抵達一個小型的合院,是相當儉樸的那一種,
但令人驚訝的是,主人家的兒子是64年次的年輕人,
帶著他的小兒子也出現在合院,我原以為是假日回老家玩耍,
但事實是,他們一家三代都住在這,
而三合院也被整理成符合他們較"現代"的生活,
所有一切原則- 簡單

回程跟老姊確認這位寫"甜蜜的負荷"的業主是何許人物,
老姊譏諷我"有眼不識泰山"
竟不知眼前是台灣文學的super star
更別論孝萱跟我說他兒子女兒的豐功偉業了!
還記得吳阿伯跟我們說及他兒女時的輕描淡寫,
可以見得如同他們合院一般的謙虛低調了!

路上聽著他送我們的CD,
他兒子吳志寧唱吳晟寫的詩,
"全心全意愛你"心中一股悶悶的淚快要潰堤了,
突然之間,感受到了!原來同為彰化人,
同樣在資源不足的條件下,
有這樣一家子用這些方式愛著土地,
我有種莫名的驕傲,卻也有某種莫名的自卑,
自視充滿熱情的我們,自以為做了了不起的事,
原來同年紀的他們,更是奮不顧身的實踐著。

這個母親節,
阿法沒有送啥特別的禮物給媽媽
(就是很通俗的買個蛋糕)
但他媽媽卻無意間送了我們個大禮,
讓我們認識了這個人,以及他的孩子們,
讓我們知道了
離開宜蘭還有是很多人在為土地努力著。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作客蘭嶼-浪漫之島


Windows Live Spaces
對於這趟旅行原本心中充滿了不安,
主要因為年紀大了,要連夜搭夜車、坐船到蘭嶼,
年屆30還大剌剌參與自視年輕的活動,

但沒想到旅程出奇的順利,連另人聞之喪膽的船,
也在風平浪靜之下搖搖晃晃到蘭嶼,正所謂"天公伯ㄚ疼老人"

回到宜蘭也兩天了,如他們說的正犯"蘭嶼病"
但與學妹閒聊當中,我是滿確定自己不是個容易犯鄉愁的人,
因為心中有個深深的故鄉,不是其他地方容易取代的,
所以才會一直是個流浪者。

那為何我的身體還漂浮在湛藍、重鹹、溫暖的海浪中呢?
是因為揮之不去的"浪漫"吧!
島嶼裡也要面臨許許多多的實際生活層面的問題,
孩子們的三餐、隔代教養、、、
但這些問題似乎沒有打擊他們的浪漫天性,
涼台上都看得見發呆的人,
孩子沒吃早餐卻還是開心的在海浪中嬉戲;
晚餐雖沒人照料也不會掃興。

阿文是個跟G蛋他們同年紀的青年,
他在野銀開了家商店,他的店口像個廟口,
像母雞的翅膀照顧部落,
細節我不清楚也沒參與多是學妹說給我們聽的。
但這種精神,就值得珍惜了!

純粹是個碩大的精神,讓人在其面前倍覺微小,
因為他們純粹的生活方式或是生活精神,
讓我檢視懷疑自己是否追求太多、要求太多、
得與失像個病毒漫在血液中,

少了一種輕鬆自然漂蕩在海浪間才會自在的態度,

所以我的身體總時時記著這個感覺,但我的精神卻進入分裂的狀態,
被阿文歪打正著的說中了!
但不是他所看見我不掩飾變化多端的個性
而是我所面臨的未知未來。

讓人省思之外,心中還是充滿了感激的喜樂,
有學妹帶領我們在短短的四天進入野銀的生活,
在短短的四天認識了阿文一家及其朋友們,還有"天下無霜霜"
我們在涼臺發呆、在海裡飄游、在公路的午夜奔馳、
在小天池脫掉衣服(只有我啦!)、和霜霜在嵐羽休息站狂舞、
在部落裡閒晃、在涼臺輕輕的吉他聲和著歌聲飄阿飄阿在海潮聲中,
這...這...這...真是太浪漫啦!